银屑病科普

1.       什么是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有一定难度,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多数患者往往求医心切。正因如此,银屑病成为国内外医学界争相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都比以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临床治疗方案不断改进,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或专业水平的限制,有些医者偏离了正规治疗的轨道,又因许多患者对本病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一味追求“除根”而乱求医,导致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型银屑病四种类型。

1、       寻常型银屑病为临床最多见的一型,占99%以上。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增厚形成斑块,边界清楚,表面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尤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对银屑病有诊断价值。

2、       脓疱型: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大小密集无菌性脓疱,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3、       红皮病型:常因治疗不当后,皮损迅速扩大,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伴大量脱屑,面积常超过体表2/3。

泛发性脓疱型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多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如外用刺激性药物、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减量或停药及感染、精神压力等诱发。

4、       关节型:除红斑鳞屑外,伴有关节炎的表现,以远端指、腕、踝关节的红斑、疼痛常见。关节症状与皮损同时或先后出现,两者病情呈平行关系。

2.       银屑病的发病率及好发季节

银屑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地区和人种差别很大。一般说来,白种人发病率较高,黄种人次之,黑种人较少。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银屑病的发病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多数人是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季转暖后皮损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相反。冬病者称为冬季型,夏病者称为夏季型。也有一些慢性患者,由于长期服药或治疗不当,疾病的发病规律有了变化,季节改变不明显。

3.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际国内比较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和环镜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多种因素诱发所致。包括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其他。

4.       银屑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银屑病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皮肤,还应关注已经存在或可能发展的并发症。本病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治疗中应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以及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免使病情加重或向其他类型转化。应做到针对不同类型、病因、病期,并考虑患者的受益与风险,给予相应治疗。同时重视心理治疗,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或加重因素。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有明显疗效,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大面积长期应用强效或超强效制剂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停药后甚至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

维A酸制剂常用浓度为0.025%-0.1%,其中0.05%-0.01%他扎罗汀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较好。

卡泊三醇,为维生素D3衍生物,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并诱导其分化,也有较好疗效,但不宜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褶部。

各种角质促成剂,如焦油制剂、蒽林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2、       系统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可用于各型银屑病,如维胺酯、阿维A,尤其重型银屑病。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型银屑病,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成人剂量为每周10-25mg口服,每周剂量不超过50mg;还可用环孢素、雷公藤等。

抗生素,用于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感染明显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糖皮质激素,不主张使用。

3、       生物制剂

从2000年开始,生物制剂被引入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和中重度银屑病。主要针对丙个靶点:T细胞和细胞因子。目前通过美国FDA认证的治疗银屑病和生物制剂包括:阿法西普、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优特克单抗。生物制剂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的银屑病或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价格昂贵且可能导致潜在的感染如结核的发生,因此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4、       物理疗法,包括光化学疗法(PUVA)UVB光疗(特别是NB-UVB)308nm准分子激光

5、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清热凉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等中药。

 

 

首页    健康讲堂    健康科普    银屑病科普
创建时间:2022-02-1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