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易高发!养护血管,做好这5件事
冬季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
冷空气活动频繁
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的
极易诱发各类脑血管疾病
那么在冬季
应该如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呢?
血管遍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堪称是体内血液和各种代谢物的“高速公路”
很多人都以为血管深藏在身体里
看不见摸不着
怎么知道它健不健康
其实
身体就是自带的血管健康“检测仪”
▼
【测试方法】
双手握拳,保持30秒,然后打开看看手掌变白的情况是否会马上消失。
【测试结果】
● 很快复原:血管健康
握紧拳头时,手掌血管受到压迫,阻断血液流通,因此手掌会变成白色。松开拳头后,血流恢复,如果变白部位很快恢复为原来的肤色,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
● 30秒以上复原:警惕动脉硬化
如果手掌恢复肤色需要30秒以上,就要当心是不是动脉硬化了。
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血管内的“管道”变窄,影响供血。其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表现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可以到医院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
冬季的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意外疾病。
冬季的空气通常较干燥,水分流失引发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的风险。
冬季日照减少,让人更容易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评分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冠心病、卒中和复合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约为1:1。
天气寒冷,人们会不自主地过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胆固醇增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
冬季是心脑急症是高发期,而起床时更是“风险时段”。冬天起床应遵循“三个一”的原则:床上静卧1分钟,床上坐起1分钟,床边站立1分钟。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血管的弹性较差,不能承受太大压力。屏气用力,有诱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
冬天气候干燥,醒后容易出现口干,有些人会一口气喝下很多水,甚至是凉水。但大口灌水,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凉水容易导致血管猛地收缩痉挛,对胃及心脑血管都是强烈的不良刺激。
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建议冬天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可以采取一些相对舒缓的运动。
早上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不吃早餐,机体就会动用储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这样对肌肉和肝脏会产生负担。
但早餐也不能吃得过饱,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后,大量血液会跑到胃肠去“支援”消化,容易诱发心梗。
如有任何心脏不适感、胸闷、头晕等不适,应当及时就诊。
Expert Introduction
来源:心血管内科 / 事业发展部
文稿:苗雨
图片:网络(侵删)
编审:先文静
发布:事业发展部
友情链接
合作网站
公众号
视频号
客服
了解这些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