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万花筒里看万花

近日,河北华奥医院心血管内科顺利为一名左前降支重度狭窄病变患者完成了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并在血管内超声检查帮助下,完成了前降支重度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

患者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重度狭窄并对角支开口狭窄三分叉病变。冠脉造影术(CAG)一直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仅反映管腔轮廓而非粥样斑块病变本身,因此在依据粥样斑块的形态和组织学特性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冠脉造影术(CAG)根据管腔直径来计算管腔截面积及狭窄程度,对于形态复杂的管腔(如重度狭窄并分叉病变)难以精确评估,加上冠脉造影术(CAG)所选择的正常参照节段常为病变节段,这使得冠脉造影术(CAG)常低估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因此,为精准干预病变及尽可能避免并发症,需要用另一只“眼”——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确定病变的真实情况。

血管内超声(IVUS)

相较于被誉为冠脉病变诊断“金标准”的冠脉造影术(CAG)血管内超声(IVUS)更是被评价为冠脉病变的“铂金标准”血管内超声(IVUS)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是利用导管将头发丝般粗细的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在血管腔内进行360°扫描,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不仅可以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还可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观测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评价血管壁的张力和顺应性。IVUS能将冠脉血管内病变“看”得更仔细,作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血管内超声(IVUS)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患者冠脉造影(CAG术中目测前降支长管状病变直径为2.75~3.0毫米,血管内超声IVUS提示为3.5~4.0毫米。这样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完成精细化治疗尽量减少了支架术后的管腔丢失术后复查血管内超声(IVUS)提示左前降支病变被满意成形,支架与血管壁完美贴合。

血管内超声技术像血管内的“眼睛”一样,为我院冠心病介入诊治提供了有力保障,不仅准确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对血管病变长度及血管直径判断更为精确,还对判定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及支架贴壁与否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大大提升了心血管内科诊治水平。我院心血管内科将持续提升心血管内科技术水平,以技术提升为导向,不断加强救治能力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心血管内科简介

河北华奥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一支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和护理队伍组成的专业团队,专家均来自于北京及本地知名三甲医院。拥有硕士1名、博士1名、博士生导师1名。目前展开床位50张。

该科室下设专科门诊,住院病区,心功能检查室,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导管室,拥有飞利浦7M20高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血管内超声系统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仪,血管内旋磨治疗仪,多导生理记录仪,高压注射器,活化全血凝血时间测定仪ACT,除颤监护仪等区域内先进的医疗设备,可开展包括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先心病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介入治疗。

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实力,未来,河北华奥心血管内科团队将致力于成为本地区及周边省市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教研基地,并以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特色,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来源:导管室 / 事业发展部

文稿:胡桃红 / 刘佳欣

图片:网络侵删

编审:先文静

发布:事业发展部

 

首页面    新闻中心    医院简讯    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万花筒里看万花
创建时间:2023-10-30
浏览量:0